晚年黃賓虹(油畫)靳尚誼
關于遠山的迷宮·峽(油畫)許江
聽濤——紅霞(油畫)詹建俊
中華兒女——八女投江(油畫)全山石
望中猶記 晚潮明處(油畫)鐘涵
橋上的風景(油畫)何紅舟
【藝境觀象】
“三十年,這是幾代人共同的堅守與志向,也是一條藝術長路相伴的成長與經歷。透過這場展覽,我們重溫往事,重溫中國油畫的成長,也重溫我們身在其間的學術理路和藝海風華。”9月19日,由中國油畫學會、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上海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巍巍者華——中國油畫學會三十年紀念大會暨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行走展廳間,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會長許江感慨良多。
在他身后,370位中國油畫家的800余件作品,在中華藝術宮偌大的展廳中鋪展,連綴成一部與時代共振的視覺史詩。
許江告訴記者,為了這場大展,中國油畫學會的同仁們精心籌備了兩年。“油畫傳入中國一百多年,它不只是一個畫種,更是一個觀念、一種思想,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美術教育的基礎。梳理中國油畫走過的歷程,可以看到西方油畫傳統如何與中國文化相結合,逐步探索形成新的藝術形態。三十年,中國油畫的創作與思考,為新時代的文明互鑒提供了一個內涵豐富、關懷宏大的活潑潑的文化生命體。”
以學術的姿態
交流藝術的問題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隨改革開放春潮涌動,西方現代藝術深刻影響著中國美術的進程,中國油畫如何發展成為時代之問。面對油畫這一具有豐沛歷史的繪畫語言,如何實現具有中國文化意涵的創造性轉化與多樣化發展?手握畫筆、放眼世界的一批中國油畫家,不斷感受到“命運的敲門”。
1995年,在詹建俊、靳尚誼、全山石、聞立鵬、朱乃正、張祖英等畫家的倡導下,中國油畫學會創立,旗幟鮮明地提出“真誠心態,關注現實,民族精神,多樣探索”的時代課題。在學會成立大會上,首任會長詹建俊這樣講道:“讓中國油畫在追求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征的學術目標上取得更快更高的發展,并在世界藝壇上更好地確立中國油畫所應具有的獨特位置。”這在當時代表了一大批中國油畫家的創作初心。
此次大展的首個篇章“史詩高華”,以一組重要藝術家的代表性力作,展現了中國油畫學會始終倡揚的學術之風——以學術的姿態來研究和交流藝術的問題,以學術的精神來打磨油畫藝術的創造性內涵和創新性方向。其中既呈現出中國油畫的史詩歷程,又彰顯著其所蘊含的思想鋒芒。
展覽期間,系列學術活動在中華藝術宮同步舉辦。記者看到,首場美育活動“中國油畫學會三十年學術研討會”,會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畫家和藝術理論家。聚焦中國油畫三十年發展的學術脈絡,與會者圍繞“人民的信仰和人民的形象”“山水草木的境域和精神之像”兩個主題展開研討。當代中國油畫的語言、精神與品格,“數智時代”中國油畫創作面臨的問題等,都在現場激起了熱烈的論辯。
三十年來,中國油畫學會先后舉辦百余次綜合性、專題性、研究性的展覽及學術研討活動,以前瞻性的學術定位和富有創造性的遠見卓識,促進中國油畫創作的繁榮與發展,成為團結廣大中國油畫家的一面旗幟。學會鮮明提出“自覺構建油畫中國學派”的學術主張,始終圍繞“重建本土藝術的深度精神”“高樹繪畫語言的研究精神”“呼喚藝術的詩性精神”三重使命,專注歷史梳理,廣育青年英才,讓中國油畫始終凝眸中國精神,謳歌人民形象,并以此樹立起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學術信念。
專注語言探索
展現中國油畫的自信
緊接著“史詩高華”篇章,展覽分為“人民紀神”“山河攬勝”“草木寄心”三大板塊陳設,有人物、山水,也有草木靜物等。專題展不僅會集了當代中國油畫創作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也會聚了近年脫穎而出的部分優秀青年油畫家,全面展現了中國油畫的整體創作實力。
通過展覽,可以清晰感受到幾代藝術家對繪畫語言探索的鉆研力度。詹建俊創作的《聽濤——紅霞》將傳統山水的寫意精神融入油畫語言,畫家用刮刀堆砌出肌理的厚重感,既保留了油畫媒材的質感,又暗合中國山水畫皴擦技法的韻律。浪濤裹挾著泡沫,既具物理真實感,又成為生命力量的象征,飽滿的感情含在一筆一畫中。
靳尚誼創作于1996年的《晚年黃賓虹》則被認為“引導了中國古典繪畫的一種表現”。畫面色調沉穩,光影層次細膩,融合西方古典油畫的厚重與中國傳統筆墨的意境,傳達出東方文化精神的神韻。
全山石的《中華兒女——八女投江》中,對人物面部的塑造讓觀者印象深刻,肆揚流轉的筆觸傳遞出畫家激蕩的內心,紀念碑式的構圖表現出堅定不屈的精神,畫面形式和色調給人以悲壯雄渾之感。
從一樓展廳拾級而上,何紅舟創作的《橋上的風景》將觀眾的思緒帶到塞納河的橋頭。畫家在深入研究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想象性地重建歷史場景,遙想當年美術教育家林風眠、吳大羽、林文錚的歐洲留學生涯,將自己的真切體驗與歷史的集體記憶相融共生,展現出那一代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特殊歷史身份和使命。該作品摘得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
“三十年來,中國油畫登橋遠望,從表現的強度、生活的深度、語言的銳度,向東西方的經典溯源汲水,與偉大同行。”許江說,希望以這樣一場大展,揭示中國油畫在堅定文化自信下的自足與自覺發展道路,呼喚繪畫者在田野大地上親身歷驗的語言淬化,一次次返回生活的大地,進入心物融合之地,將目光聚焦于中西思想資源之中,生發出新的實踐。
上海是中國油畫的主要發祥地與百年重鎮,是中國現代油畫藝術的搖籃和持續生長的沃土。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說,此次大展不僅是對上海百年油畫文脈的接續,更是對未來的奠基——它喻示著油畫在中國大地,特別是在上海這座始終站在開放前沿的城市,生生不息、蔚然成風。
記者了解到,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1月4日。圍繞大展,上海美術館精心策劃相關美育活動,深度解讀中國油畫的藝術高度與時代精神。通過系列學術對談、名家講座及沉浸式工作坊,推動油畫與科技、文學、音樂等領域的跨界融合。現場還設有油畫體驗工坊和“趣酷玩”色彩互動區,引導觀眾從展廳觀賞到參與體驗。作為上海“大美術館計劃”的引領者,上海美術館希望以學術深耕活化館藏,以創新體驗服務公眾需求,讓藝術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編輯:陳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