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期11天的地壇書市收官,累計接待讀者55萬人次,舉辦各類閱讀文化活動100余場,圖書銷售額超9000萬元……一組數據印證了“沒人能空手離開地壇”。每年都有不少書迷帶著行李箱前來掃貨,成為一道文旅“風景線”。在數字化閱讀盛行的當下,地壇書市何以能“長盛不衰”?
文化底蘊構筑了核心基石。地壇公園本身就是歷史古跡,底蘊深厚,又因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成為精神符號。書市和地壇的綁定,讓逛書市超越了購書本身,成為一場與文學的對話。今年推出的《我與地壇》2025典藏版新增英文朗讀與圖像小說形式,剛亮相便引發搶購,恰是這種文化共鳴的生動體現。加之書市數十年積攢的口碑,讓文學典籍與讀者之間悄然織就深厚的情感連接。
政策沃土滋養了生長空間。近年來,北京市聚焦文旅消費提質升級,綜合運用消費券、聯合折扣等市場化方式開展促消費活動。據統計,本次地壇書市共發放近850萬元圖書惠民券,設置多檔位滿減,覆蓋主展場及多家書城,更對特殊群體額外增發,實現“折上再減”。高力度補貼激發了群眾的購書熱情,帶動客流與銷售額攀升,成為書市人氣爆棚的重要推手。
體驗創新激活了消費熱情。地壇書市不只是單純的圖書展銷,而是全新規劃、吸引深度參與的“閱讀+文旅”復合場景。非遺市集、中醫體驗區帶來書香與藥香的獨特感受;“魯迅同款毛背心”、“地壇小鴿”玩偶、冰箱貼等文創爆款將文學IP轉化為可觸摸的生活符號;更有百余場文化講座、高校巡展等活動,讓不同年齡層讀者都能找到歸屬感。
可以說,這場秋日書香盛宴是文化底蘊、政策東風與體驗創新共同作用的結果,為快節奏時代城市文旅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其他地區不妨立足自身特點,深挖本土文化IP,聯動本地文旅場景,融入互動體驗,讓書市成為激活地方文旅消費、傳遞本土文化的載體。
編輯:陳燁秋